上海嘉定区疫情防控服务系统全新上线
记者在上海嘉定黄渡大居项目工地现场看到,戴着口罩的工人在测温区的感应器前站立后,感应器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了该工人的姓名、体温和进入时间。首次进入工地时,工作人员通过身份证读卡器和人脸摄像设备,生成人员档案数据。如发生非工地人员进入或体温较高等异常情况,系统会自动预警,并立即将数据上报至智慧管理平台。
随着城市运行逐步转向常态,如何更加系统地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?城市活力亟待恢复,怎样发挥科技“助力”,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?近日,“科技城”嘉定区联合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,开展“院地合作”,共同研发了“嘉定区疫情防控服务系统”并正式上线,依托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,通过重点打造“一终端一平台”,显著提高信息采集效率,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提供更加全面、精准的大数据支撑。
疫情防控以来,嘉定区就着力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,加大“院地合作”力度,以科技赋能防疫工作。“嘉定区疫情防控服务系统”将电科软信前期为嘉定区开发的单点应用和中国电科“一网畅行”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库相结合,打造“一终端一平台”的管理服务复合型系统。“一终端”即手机终端应用“上海嘉定”APP,集合“来(返)沪人员信息登记”“体温测量上报”“企业防控”等功能,为市民、企业提供网上办理的便捷通道;“一平台”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的管理处置指挥系统平台,提供来沪人员、村居社区、交通道口、建筑工地以及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等方面的数据运用与管理管控措施,通过多层次、多维度将各类数据进行准确汇总统计、分析研判,并在嘉定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指挥大厅的大屏上能直观显示,为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等工作提供智能化决策手段。
记者注意到,该系统功能也与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网络相链接,实现信息互联互通。如“企业防控”功能,与“一网通办”的“防控专栏”相连,支持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、查看员工复工状态、健康状态等。如道口管控方面,嘉定充分发挥“智慧公安”作用,将视频监控等数据接入指挥中心“大数据平台”。“这些集成在系统中的功能,就仿佛伸向城市每个角落的触角,灵敏地搜集各领域信息、感知城市变化。”系统研发负责人表示,通过与嘉定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“一网统管”精细化管理网络互联互通,能够提供全局管理者视角,利用与社区、道口、企业、工地的物联设备,如红外体温检测、道路监控探头等的连接,加强信息的汇集、推送、核查、反馈,形成完整的疫情防控指挥控制系统,实现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。
“几分钟就办好了一家三口的信息填报和出入证申请,非常便捷。”刚刚从安徽返回到嘉定区徐行镇启源社区的李先生说。徐行镇启源社区1700多户居民中,外来人员超过八成。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复市,这个周末启源社区迎来了一波返城小高峰。在社区警务室门口,记者看到,返沪居民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,就可以根据提示,登记居住地址、房屋性质等信息,并线上申办小区出入证。
随着各建设项目的陆续复工,人员密集、外省市返沪人员众多的建筑工地更面临着严峻的防疫形势。如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?嘉定区在工地装上了“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平台”,并纳入到“嘉定区疫情防控服务系统”,实现信息互通。据嘉定区建管委主任董爱华介绍,建筑工地智慧管理平台共有安全管理、质量管理、应急管理等7个功能模块,疫情防控功能是应急管理模块的其中一项。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入场人员体温、工地噪音扬尘数据等数据,并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分析,不仅避免了人员接触,还显著提升检验的速度和准确性,减少由企业复产复工而导致聚集性感染风险。目前嘉定正在18个建筑工地实施该智慧平台,预计在3月中旬,该智慧平台将在全区符合条件的建筑工地全面部署。
据了解,“嘉定区疫情防控服务系统”试运行至今,已采集对接嘉定区来(返)沪人员信息超过7万人次。这个开放型、可不断更新的智能“管家”,还将把疫情防控工作中积累的“工作经验”,持续运用到“后疫情时代”的城市治理中。“就好比造房子,现在地基已经打好,后续可以叠加新的模块,丰富这所房屋的服务功能。”嘉定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李坚表示,“城市运行‘一网统管’,就是要构建起一个综合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,通过智能化应用形成闭环式管理,加快完善覆盖全地域、全时空、全行业监测发现体系,推动重构部门内部操作流程,优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及处置流程,深入推进嘉定城运体系建设,形成适应嘉定区特色的城市运行数据管理新模式。”
随着城市逐渐常态化运行,该系统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,推进统筹协调,发挥系统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领域等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,为风险预警研判、精准防控措施、优化资源调度、助力公共服务等提供有力支撑;同时,充分发挥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的作用,进一步将5G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各类应急管理工作中,实现智能化响应、可视化指挥、闭环式处置,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(涂军)